智能制造發展程度直接關乎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業質量水平。發展智能制造,對鞏固實體經濟根基,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新型工業化具有重要作用。
“十四五”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推進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質,緊扣智能特征,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構建虛實融合、知識驅動、動態優化、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統,推動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到2025年,規模以上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新世紀以來,移動互聯、超級計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與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技術的融合,是引領智能制造迅速熱起來的重要驅動力。
市場需求、技術驅動這三力共同作用,10年來在中國形成了智能制造熱,當今廣大企業已普遍認識到,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對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企業進行改造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和自發的迫切需要。企業既是智能制造需求的主體,也是投入、實施的主體。
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推動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粗略估計,全國有成千上萬家企業推行了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在解決用工難用工貴、提高生產效率、縮短交貨期、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降低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提高產品質量和質量的一致性方面作用凸現,許多建成了數字化制造、生產線、車間、工廠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十分有利的地位,用戶實地調查后很容易下決心簽訂合同。
這十年來雖然在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業企業推行數字化、智能化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應該看到,推廣應用的只能是少數企業,技術水平和效果有待迭代升級,改造所需裝備和軟件主要依賴進口,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受資金、技術、人才、經驗的制約,絕大多數處于觀望狀態,因此推行數字化、智能制造任重道遠。
將從以下四個方面指導制造業轉型升級:
一是大面積推廣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企業數字化轉型。
大面積推廣數字化轉型應以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為抓手。下一步要重點抓以下工作:一是對重點打造的產業鏈上的企業群提出明確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要求,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應把智能制造裝備的國產化作為主要任務;二是在細分行業中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典型案例,進行大規模推廣;三是在產業園區內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帶動上下游企業開展鏈式智能化改造;四是開展建設“智能制造先導區”行動,充分調動地方推進智能制造的積極性。
二是抓好智能工廠的試點。
智能工廠是集成智能制造技術和功能的載體,升級版的智能制造將以智能工廠為重點,分步實施,持續優化,不斷提升。
我國已經進入數字化制造的大面積推廣階段,其中有一部分企業,在完成數字化網絡化制造之后,具備了進一步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的能力,具有進一步探索數據分析、大數據應用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在企業應用的需求?!笆奈濉逼陂g開展“智能工廠試點示范行動”,選擇一批數字化網絡化基礎好的企業,探索建設智能工廠的路徑,為2025年之后的推廣提供案例和經驗。
三是以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制造工藝的優化和智能制造裝備自主化為核心。
智能制造必須以制造為主體,而工藝的優化和裝備的自主化是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智能制造的核心,只有工藝和裝備的創新才能給產業帶來巨大的變化。
我國有一批產業后來居上,由落后到世界先進或領先,共同的路徑是工藝的創新+制造裝備的自主化。到2025年,智能化改造所需智能制造裝備要實現70%的市場滿足度,每年將有數萬億元的智能制造裝備需求。這是一個巨大的內需市場。
四是著力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艱辛的難題。
在企業推行高層建筑二次供水設備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普遍存在著“大企業唱戲,中小微企業觀望”的現象。中小微企業難在“缺技術、缺人才、缺資金”等痛點問題。因此,解決這一世界性的難題,需要制訂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舉措。
當前要重點抓兩件工作。第一是加強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冠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這些企業是我國產業基礎再造的中堅力量和主要保障。第二是支持在一些地區進行探索和試點,近幾年,以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塊狀經濟為特點的浙江已成為先行者,取得一定的經驗,形成了支持中小軸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昌模式”、支持中小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蘭溪模式”,并培育了一批為中小企業提供“輕量化、低成本”的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的公司。
免費咨詢熱線
0731-8553-1110Copyright ? 2020 長沙中贏供水 備案號:湘ICP備13004028號-4